中国移动加大反诈力度 构建反诈治理新模式
中国移动借助大数据技术,建立了全国范围的反诈大数据平台,实现了对通信网络、用户行为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。通过对异常数据的筛查和分析,可以及时发现和预警各类诈骗行为,提高反诈骗的准确性和效率。
作为电信网络诈骗的主要媒介渠道,手机、手机卡等已经成为公安机关与电信运营商的主要监测、打击与整治对象。一组数据显示,2022年,全国累计处置涉诈高风险电话卡1.1亿张,拦截诈骗电话18.2亿次、短信21.5亿条。
近日,证券时报·e公司记者就这一话题采访了中国移动的多位反诈专家,作为反诈的第一道防线,电信运营商如何实现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有效监测及前置预警?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,诈骗团伙的诈骗手段也愈发五花八门,电信运营商又是如何利用新技术进行反制的?
据悉,国家层面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打击力度持续加大,例如,2022年9月,新版《中国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》获得通过,其中提到,要强化技术反制和预警劝阻,提升预警信息监测发现能力,及时发现潜在受害群众预警劝阻;同时,工信部也推出了“断卡行动2.0”+“不良APP安全治理”组合拳,严格落实实名制,全力整治虚商卡。
“当前反诈形势异常严峻,反诈手段亟需提升。”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超级SIM事业部产品经理张黎明告诉记者,当前仍有大量号卡被冒用,实际使用人与实名开户人不一致,存在卡非法交易、使用人用于黑灰产、一人多卡难管控等问题,此外,诈骗分子利用经常换机、更换位置、跨境诈骗等手段也使其诈骗过程难以被识别,“沉浸式”诈骗阻断难度更大。
为此,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加快推进反诈能力建设,通过深入分析诈骗特征和规律,基于号卡安全及大数据能力,利用新一代号卡基础设施,围绕号卡涉诈全流程,构建了以“发卡用卡—治理模型—预警劝阻—反诈处置”四大节点为抓手的全流程反诈解决方案,构建反诈治理新模式。
在这套模式下,手机号码从原有的通信系统账号升级为信息系统可信账号,结合中国移动特有的实名认证和数字签名能力,已为超5万家APP等系统提供安全快捷认证服务。张黎明介绍说,SIM卡从单一的通信卡升级为多元的智能卡,新一代超级SIM卡集安全认证、必达通知、预警阻断、实名验真等能力于一体,结合卡内安全芯片和数字证书,成为用户身边标准的安全鉴权载体。
除此之外,“超级SIM反诈安全卡”依托中国移动号卡大数据能力,能迅速甄别信息系统账号风险、设备风险、位置风险、行为风险等标签,并利用号卡安全能力有效打击风险操作,有效构筑反诈安全屏障。
针对诈骗团伙技术升级的情况,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信息安全部高级项目经理赵俊列举了传统GOIP设备的例子,该设备又称为“猫池”,具有人机分离、远程操控、异地拨号等特点,隐蔽性强,是近年来不法分子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重要工具之一,也是治理打击的重点。据悉,不法分子也在持续进行技术升级,研发了隐蔽性更强的简易版GOIP设备,使用一条音频线将两部智能手机连接起来,实现远程控制和音频共享,让境外不法分子远程操纵手机拨打电话实施诈骗。
赵俊告诉记者,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在省市反诈专班中成立了“打猫行动”工作组,自主研发“猫头鹰反诈平台”,融合海量通信数据和多维模型运营能力,实现GOIP窝点实时监控和线索输出。今年前7个月,配合公安机关打掉GOIP窝点495个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为降低反诈模型研发部署技术门槛,实现“动态跟踪、以快打快”的反诈治理效果,“猫头鹰反诈平台”提供了模型灵活配置能力。近年来,中国移动将中台能力作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着力点之一,“猫头鹰反诈平台”的部分能力也已上线集团公司技术中台。
此外,中国移动广东公司还实现了反诈服务能力由ToC(公益服务)向ToB(价值输出)的跨越式转变,智慧反诈系统能力已应用到全省6个地市的执法行业客户。
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,中国移动的反诈能力建设和输出不仅在国内取得了显著成效,也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。中国移动积极参与国际反诈合作,与其他运营商、行业组织等开展交流与合作,共同推动全球反诈骗的进步,为用户提供更安全的通信环境,也为全球反诈骗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。